也就是说,从目前公寓成交量来看,即便再无新增公寓供应,需要近8年时间才能完全消化掉现有库存。
库存周期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成交量大幅下降,在2017年-2019年之间,公寓销量分别为68.5万平方米、62.3万平方米、56.9万平方米,2020年销量仅为38万平方米,销量下滑非常严重,接近腰斩。
2019年之前,虽然库存量整体较大,但每年新增供应量基本小于成交量,去库存有一定效果,到了2019年下半年有71.2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导致去化周期开始持续增多,去库存变得更加“艰难”。
改善型需求占主导
随着近几年,沈阳住宅改善型需求的增多,以居住为主的刚需小面积产品开始逐渐失去市场。2019年楼市调研结果发现,楼市中刚需与改善需求仍占绝对主力,改善住房需求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超过刚性需求位居第一。
据调查,沈阳购房置业客群中,单身、准婚、已婚(未生育)三类客群对产品需求均以61-90平方米为主,沈阳目前公寓主力产品(占60%)主要在60平方米以下。说明公寓主力产品不在主流购房需求面积段上。
投资方面,沈阳公寓低回报率很难唤起投资者动力,目前在沈阳购置公寓产品价格不菲,如果用来出租,赚取的收益甚至比不上普通理财。例如位于青年大街金廊沿线华强城,一套67平方米公寓售价在113万元左右,在贝壳网上相同面积、房源公寓一个月租金3000元,年租金3.6万元,投资回报率仅有3.2%。
酒店式返租型公寓承诺给的租金较高,但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酒店的生意都不大好做,很多处于亏损状态,投资酒店型公寓将面临很大风险。
从价值投资角度,公寓增值幅度远远小于住宅,2017年上半年住宅均价为7714元/平方米,2021年上半年住宅均价为12408元/平方米,4年时间涨幅达60%;公寓则由8447元/平方米涨至8797元/平方米,几乎没太大变化,即便是最高峰值10494元/平方米房价来算,涨幅仅有24%,还是不及住宅增幅一半。
同时,一些公寓在学区方面“福利”的消失,也让公寓产品认可度越来越低。2016年为鼓励市民购买公寓产品,沈阳市政府曾下发《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予自住型公寓在落户、入学、水电暖民用价等方面享受住宅同等政策。
但政策仅持续了一年多时间,2017年新房产政策中,已经取消了自住型公寓的学区待遇。
有房产专家称,近两年,公寓产品之所以在沈阳市场持续下行,与沈阳整体市场环境有关,首先是公寓产品需求量有限,市场供远大于求,虽然公寓产品不限购,但在产权年限、税费、贷款以及学区方面的福利远不及住宅,综合原因导致,公寓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租金投资回报率低,公寓市场进一步压缩,处在繁华商圈的公寓还有一定购买价值,而人口密度较低或欠发达区域,公寓产品投资价值很低。在目前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需求量没有明显变化,沈阳公寓市场很难升温,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将以去库存为主,新增供应将严格受控。
标签:
二手房
公寓
沈阳
【责任编辑】张元元(PO36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