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4周年|

"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用生命记录抗战的战地记者——上海热线新闻频道


  ——方大曾《保定以南》,1937年
  返回北平城后,他写成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洗印了照片,在一连数日的忙碌中,度过了自己的25岁生日。
  1937年8月1日,上海《世界知识》杂志第6卷第10号上发表了署名“小方”的《卢沟桥抗战记》及数张照片。之后,《良友》杂志、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等国内外媒体陆续刊发了他有关卢沟桥事变的专题摄影报道。
  这些由记者亲历现场记录下来的文字与图片,在第一时间,向世人提供了中国全面抗战发端的一手信息,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这是方大曾在《卢沟桥抗战记》中作出的预言,这一预言很快成为现实,而方大曾的命运也被这场战争改写。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不断增兵华北,对平津进行军事包围,大规模战事一触即发。方大曾寄出《卢沟桥抗战记》和照片不久,就收拾行装,又一次离家,奔赴前线。
  当时,中国方面的增援兵力在石家庄、保定一带集中,方大曾便也来到这一带采访。他再次碰到范长江,还结识了上海《新闻报》记者陆诒和北平《实报》记者宋致泉。1937年7月28日,他们结伴从保定出发,北上长辛店。
  “车抵良乡车站,距长辛店还有25里,前线炮声已隐约可闻,小方从座位上跳起来对我说:‘听,老陆!这是中华民族争取解放的炮声。’他坐不住了,隔了几分钟,又把我拖到车窗旁边,手指青纱帐起的原野说:‘你看,我们的军队正在向前线开拔!’”
  几十年后,记者陆诒依然记得小方那张“年少、英俊、朝气蓬勃”的面容,记得他头戴白色帆布帽,身着白衬衣、黄短裤,挎着相机,足蹬跑鞋,精力充沛在前线奔走采访的身影。
  从长辛店下车后,方大曾告别同伴,独自沿铁路徒步,他笑嘻嘻地说要去拍铁甲军在前线参战的镜头。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方大曾有家难回,经范长江介绍,开始担任上海《大公报》的战地特派员。
  此后,他奔走于长辛店、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等地,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深入战场,几乎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1937年8月初,南口战役打响,日军发起对南口、居庸关的总攻,中国守军拼死支撑,与敌人展开激烈肉搏,阵地得失几度反复。
  方大曾就在这时,只身出现在南口战场最前沿。在通讯《血战居庸关》中,他记录了中国守军肉搏日军坦克的悲壮。
  “第七连连长带着两排人跳出阵地冲向坦克车去,他们冲到这‘铁怪’的眼前……不顾一切地攀上前去,把手榴弹往窗口里丢,用手枪伸进去打,以血肉和钢铁搏斗,铁怪不支了,居然败走……两排勇敢的健儿虽然死了一半,但我们终于获得胜利。”
  他也记录了战斗之惨烈与中国军人斗志之高昂。
  战局动荡,8月下旬,方大曾前往大同与范长江等商定下一步工作方向,赶上日军进攻大同,他转移至石家庄。之后,听说增援南口的卫立煌所部三师正与日军激战于永定河上游,方大曾带上充足的蓝墨水、稿纸和照相器材,急急登上北去保定的列车。
  临别时,范长江说:“希望你能写一篇‘永定河上游的战争’!”方大曾平和坚定地回答:“我一定有很好的成绩答复你。”
  此时,“战地特派员小方”已经是报道抗战的著名记者了,并且,像他这样摄影与文字都出类拔萃的全能记者,当时几乎绝无仅有。没人料到,这颗横空出世的耀眼新星,竟会一闪而逝,不知所终。
  1937年9月,因保定战况吃紧,方大曾退到距离保定东南约50公里的蠡县,18日,他从这里向上海《大公报》寄出通讯《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又给在邯郸的亲戚去了封信,说:“我仍将由蠡县继续北上,达到(范)长江原来给我的任务。”
  1937年9月30日,《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在《大公报》上发表。自此,人们再也没收到方大曾的只言片语,也再没有人见过他,这个身挎相机在平汉路前线不断突击的年轻身影,就这样消逝在硝烟炮火中。
  

Related Keywords

Great Wall , China General , China , Tianya Haijiao , Hainan , Changxindian , Hubei , Japan , Shanghai , Yangtze River , Mukden , Liaoning , United Kingdom , Baoding , Hebei , Beijing , Yongding , Anhui , Datong , Shanxi , Tafang , Pingjin , Guizhou , Lixian , Hankou , Handan , Italy , Peking , Juyongguan , Chinese , Japanese , Braun Temple , China Country Museum , Square New World , Square New World Press , Research Center On Baoding , National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 China Army , Usa National , Army Youth , B Law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China National , Xinhua ,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 , Marco Polo Bridge , China Modern , Tafang Marco Polo Bridge , Mukden Incident , Braun Temple Battle Victory , Battlefield Square , Square Baoding South , August Shanghai , United Kingdom London , Shijiazhuang Baoding , Land Peking , River Introduction Start As Shanghai , Battlefield Commissioner , Changxindian Baoding Shijiazhuang Taiyuan Datong , August First South Side Battle , South Side Juyongguan , South Side , Yongding River , Wills Square ,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Concord , Her Guo , March Square , Research Center , நன்று சுவர் , சீனா , ஹைனன் , ஜப்பான் , ஷாங்காய் , யாங்க்ட்ஜே நதி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 பெய்ஜிங் , அன்ஹுய் , இத்தாலி , பேகிங் , சீன , ஜப்பானிய , சீனா இராணுவம் , சீனா தேசிய , மார்கோ போளோ பாலம் சம்பவம் , மார்கோ போளோ பாலம் , சீனா நவீன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லண்டன் , தெற்கு பக்க , ஆராய்ச்சி மையம்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