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收购,贝壳找房董事长兼CEO彭永东表示:“我们很高兴圣都加入贝壳,并期待此次收购实现强大的协同效应。”
看起来,贝壳似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合作和被收购方。
上一次故事的开始是在2015年。当年1月初,就有媒体消息称,万科将要进军家装领域,正在谋划使用合伙人机制进行试点,并且于近期在集团内部发起了视频会议,号召对此感兴趣的员工为即将成立的小型家装公司出谋划策。
相比自己创立家装公司,万科选择了互联网故事,拥抱链家。北京万科和链家共同出资成立了家装公司万链,即万科链家装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其中北京万科占股60%,链家则持股40%。
成立仅3个月的时间,万链就推出了第一代标准化产品“精致+1.0”。仅一年时间,万链借助着万科的采购能力与品牌效应、以及链家的巨大流量导入,迅速成长为北京区域家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2016年10月,时任北京万科总经理、万链董事长的刘肖在万链北四环体验店开业仪式上满意地说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万链单月接单量由200套跃升至500套,并向单月1000套迈进”。
看到如此成效,万链也积极进行标准化产品的迭代和更新,分别于2016年6月推出第二代产品“v+”,于2017年3月推出第三代产品innohome,亦称为“神奇盒子”。
在第三代新品发布会上,万链管理层均对外表示公司的信心和愿景,比如:将万链打造成一家独角兽企业、要重新定义家装,以及在北京取得10%的市占率后进军天津、上海市场,再进行全国性布局。
具体来说,万链的设想是:2017年要完成签约1万单、销售额目标10亿元,并向1.5万单、销售额15亿元发起冲刺。
直到这个时候,万科和链接联合诞生的万链在家装行业的生意看起来进行的红红火火、如火如荼。
然而,万链的美好时光出现变化也正是在2017年。当年6月,链家入股另一个家装公司爱空间,随着新平台的出现,过去依赖链家获得60%以上客户的万链发展规模明显萎缩。
据悉,万科与链家在合作之初就达成了三年保护期的约定,即自万链成立起三年内,链家不能单独发展家装业务,不能投资其他家装公司,北京区域的线下门店只能给万链推送客流。
但保护期之后,另一个平台的出现让链家的人力和客户资源都出现了分流,于是,没有链家支撑的万链也迅速走向下坡路,以至于2017年的“宏大目标”已经不了了之。亦有知情人士指出,2018年万链未能实现盈利。
2020年年中,万科正在撤出万科链家装饰,并由贝壳找房接盘,万链原管理团队大部分人会留在万链,并入贝壳找房。
链家和开发商合作的第一个家装试验品在历经五年之后以失败告终,但这似乎并没有打击到该企业。当年4月的贝壳找房新居住大会上,彭永东曾宣布,贝壳找房将进入家装行业,推出全新家居服务平台——被窝家装。
在此次收购之际,彭永东再一次表示,2019年贝壳以被窝这一全新的子品牌探索家装行业,并且相信行业的发展需要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服务者和科学化管理,这是贝壳和圣都坚信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其实,装修行业其实拥有亿万级体量的市场。据统计,近几年互联网家装行业高速发展,从2015年的1533.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861.7亿元,中国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中国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继续增长至4050.7亿元。
因此,和家装行业关联度颇高的房地产行业企业看中这块市场并不奇怪,但另一方面,家装行业中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导致消费者对整体行业的口碑评价不高,体验感并不好,并带来消费者投诉频发。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一旦能建立护城河,则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而一直探索该行业的贝壳,未来如何建立护城河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来源:观点地产网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