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南方地

文字里的南方地理志_杭州网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1年07月16日 09:44:41 星期五  杭州日报
晚饭之后,去酒店附近转了转,在乌镇的东栅这边,还保留着水乡早前那些狭窄的巷子,两边是江南风情的房屋,最多就是两层楼,房间其实并不深,但从外面看去,有着岁月中的悠长之感。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巷子的地面了,原来应该是青石板的,铺陈着下水道,现在下水道重新做过,路面变成了水泥硬化的。在这条巷子的中间,还保留着防火墙,像是装饰用的,在当年,如果巷子一边起火,火势蔓延,这堵防火墙关死后,能有效阻止火势继续扩散。
这次到乌镇,是参加纪念茅盾先生逝世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此时夕照如金,荡漾在乌镇东溪河的水面上,突然想到,这条河蜿蜒流淌在茅盾的文字中,它甚至是喧嚣的,因为是乌镇和外界货运的枢纽。现在,这条河的航远已经停止,剩下了风景中的定义,如果茅盾有知,不知道又会怎么样写到文字中去。
地域对于作家而言,尤其对于大作家来说,很可能是模糊的,毕竟在茅盾的作品中,地理背景并不局限于一隅一地,但同时,这个地理的烙印又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这是茅盾晚年写的《可爱的家乡》中的一句,充溢着平常人的那种对故土的自豪感,这才是最真实的。而对我现在踏足的这些水乡景致,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我的故乡向来是一个鱼米之乡,清朝乾、嘉时代,乌青两镇最为繁盛。市街店肆售同样物品者集于一处,市街即以此分类得名……”
这种内和外之间的互通,或许是茅盾创作最深厚的背景,也是他创作丰富的源泉之一,就像富春江对于郁达夫,绍兴对于鲁迅,即使很多年没有回到乌镇,这种对自身地域的认知却是清醒的:“总想回去看看,可又总是受到各种意外的干扰,其中就有‘文革’的十年浩劫。然而,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正如在他的《故乡杂记》中所写,回乌镇是坐轮船的,乡音萦耳,那种舒适感在文字中可以倾泻出来,就像东溪河的碧波,走进茅盾的乌镇或许才是乌镇的真谛?
2.
江南的地域符号一旦进入到文字中,总会产生出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说“莼鲈之思”。西晋时的张翰,是留侯张良的后裔,在齐王司马囧执政时当过官,但有一天他辞职了,要返乡,理由很奇葩: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而张翰的故乡在苏州吴江,和嘉兴乌镇相仿佛,当地物产丰美,出产茨菰、莼菜、鲈鱼,是江南的富庶繁华之地。
茅盾的文字中,也有这样的一张江南地图,在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中,所思、所想、所忆,弥漫于文字中的,都是故乡事,小说中人物的说话口音,小说中的场景:厅堂、备弄、小桥、流水、人家等,如果到了乌镇,我们都能够一一找到对应之物,而小说本身,又是一段时间里的地方志和史诗。
在这样的文字里,实际上埋着的,也是茅盾的乡情和乡愁,一个人对自己的地域认同,即使他没有长久生活在这个地方。东溪河上的石拱桥,狭窄的街巷……这些细琐的元素倒映在文字之河中,构成了一种浩瀚的气象:《春蚕》《林家铺子》《乡村杂景》《冬至》《大旱》《故乡杂记》《秋收》《残冬》《桑树》……时间和地理的联结,会奇妙地产生一个文学的国度,属于个人,也属于阅读这些文字的读者。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杭嘉湖水乡的风情,江南小镇的风物,像是水底游弋着的鱼,在光和光的间隙里,透露着一种生命的秘密:把握所处的时代、关注当下的社会,记忆和感受,成为文字中那些尖锐之物。
故乡是治疗内心忧伤的巢穴,乌镇是茅盾诞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他在这里生活了十三年,离开故乡求学后也几乎每年都要回家看望他的母亲。直到1940年母亲去世,切断了他与故乡联结的纽带。和很多人一样,到了这个时候,故乡也许就成为一种身体里的隐秘之所。
“朋友,我劝你千万莫要死钉住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成天价只把几条理论几张统计表或是一套‘政治江湖十八诀’在脑子里倒去颠来。到各处跑跑,看看经济中心或政治中心的大都市以外的人生,也颇有益……所以此次虽然是一些不相干的事,我倒很愿意回故乡走一遭。”
这是1932年,茅盾从上海返回乌镇后写下的《故乡杂记》,我们不妨把这当作是一种个人的独白,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终究会在文字中醒来,写下《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去真实再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
而他,也成为南方地理志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乌镇是什么?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但这样的小镇在江浙很多,似曾相识,而乌镇为什么会有辨识度?因为它在茅盾的文字中,在木心的文字中得到了一种清晰的勾勒,就像布罗茨基写的威尼斯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茅盾成就了乌镇,这个乌镇,有中医(茅盾写外祖父陈家世代为医,本来是河南开封一带的人,宋高宗渡建都临安,中原人南下,陈家是其中之一);有丝绸(茅盾的外祖母姓钱,也是乌镇人。钱家经商,太平军占领乌镇前开设丝行);有女红(那时,一般有钱人家的女儿全职期间都学绣花,却不学裁衣,但茅盾的姨母是讲究实用的人,她不教绣花却教了裁衣);有旱烟(到了茅盾的曾祖父时候,开一个烟店。这种烟店是商业和手工业的综合体……桐乡县(乌镇亦然)的土特产中,烟叶是比较有名的一种。老法是把烟叶晒干后,加工成细丝,用长的旱烟管燃吸。这种烟丝,名旱烟,以别于用水烟筒燃吸的水烟);有城隍会(乌镇那时每年阴历七月十五至十七要连出三天城隍会,其况不下于元宵节的闹龙灯……祖母让“我”去扮“犯人”的那一年,“我”九岁,正最爱玩耍的年龄,对于能够亲身参加出城隍会,自然十分高兴,随队伍绕着四栅走了十多里路,竟一点不感到累);有他上小学时跟着祖母养蚕;有他学会了篆刻……
这样的乌镇,是现实的,但也可能是虚拟的,就像福克纳所创造的南方小镇一样,在地理学的共性中又有独特性,从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而茅盾,和以他命名的文学奖一样(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他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成为一种生命力的存在,也早已超越了南北地域的限制,他成为一个高度。
在他的文字中,我们能够走入另一个乌镇。

Related Keywords

Cheng Huang , Zhejiang , China , Shanghai , United Kingdom , East River , Guangdong , Henan , Fuchun , Anhui , South Korea , Hangzhou , Britain , Han , Hsi Wu , Mao Dun , Qi King Sima , Jiaxing Wuzhen , Yu Shaoxing , Wuzhena Mao , Centera Metropolis , Running See Economy Center Or , South Hangzhou , East Gate , Guo Road , Memorial Mao Dun , Wuzhen East River , Wuzhen History , Qing Dynasty , Office City , Cultural Revolution Yet , Western Jin Dynasty , Suzhou Wujiang , Henan Kaifeng , Lin Central , South Chan , Lantern Festival , Mao Dun Literary Award , செங் ஹுவாங் , ஜெஜியாங் , சீனா , ஷாங்காய்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 கிழக்கு நதி , குவாங்டாங் , ஹேநான் , அன்ஹுய் , தெற்கு கொரியா , பிரிட்டன் , ஹான் , சி வு , மாவோ டன் , கிழக்கு வாயில் , குயிங் ஆள்குடி , அலுவலகம் நகரம் , மேற்கு ஜின் ஆள்குடி , விளக்கு திருவிழா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