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投研体系不是简单加总,找一些很有潜力的人才放在一起,事实上需要一个长期的打磨和融合。市场上股票类型很多,不同的股票之间,风格、弹性都是不一样的,如何在一个体系间让大家能够充分交流?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最后想到什么方法?第一就是叫统一投资方法,或者说大家武功要统一。你不能说你是武当派,他是少林派,这个时候大家切磋起来就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团队去研究市场上变化比较大的投资机会,所以我们统一方法叫多层面驱动因素投资方法。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有宏观的驱动因素,比如说货币政策发生调整了,当这个宏观驱动因素出现的时候你会发现受益于宏观驱动因素的变化有一些投资机会,大家就可以在这个团队里进行讨论了。还有行业层面的,二胎政策,三胎政策,这个出来之后也有很多相关的机会。还有一些个股的驱动因素。在统一的方法下抓住宏观、行业和个股的中长期驱动因素机会,这是第一个统一方法。
第二个就是团队,团队的投研方法要统一,团队的搭建我们相对比较费工夫,从十几年前开始我们就只招优秀应届毕业生,我们会严格考核和筛查,发现其中有做投资经理潜力的人才进入到我们团队从头培养,这样才能保证我刚才说到的统一的方法,大家都能够接受,并且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它。
十几年来,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此外我们知道市场变化非常快,你会发现很多新技术,比如像游戏,像我们年龄比较大的,70后甚至60后对这一块的理解不够深,就需要年轻人参与到这里面,而且还有现在大家看不懂的高估值,实际上80后、90后的基金经理能够理解的更深,更透一点。
我们这个团队大家在统一方法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自己的认知范围,自己的路径依赖,大家在早上开盘前和我们收盘后都会有一个充分的讨论,而这个讨论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要统一。
这跟外部研究所还不一样,我们知道研究所的研究员,卖方向买方推荐股票或者是讲这个的时候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有一些限制,我们内部的讨论是很充分的交流,这样使得我们成熟的基金经理帮助年轻的基金经理规避掉一些坑,年轻的基金经理也是在统一的语言和方法下向年长的资深的基金经理介绍一些新的方向和动态。
市场风格其实变化很快,尤其是A股,一旦机会来了,你会发现成长股,消费股,周期股轮番切换,如果说只是一个基金经理去管一个产品,这种方式下其实很难把握各种市场机会。我们用的是方法,那就是多基金经理制,比如说我的产品是九个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一个基金经理看好一个方向之后,如果他这个逻辑说得很清楚,大家都认同了,大家都去买这个方向的股票,它就会变成我们相对比较重仓的股票。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