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身说法 教育引导青少年
王於昌讲述了他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从一名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优秀军队干部过程。他讲述了他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刻苦钻研技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和战友一起两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一次被提前晋衔,两次荣立一等功的传奇经历。现场师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听了王爷爷的故事很受感动。是共产党员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孩子们在听完党课后纷纷表示。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这‘五老’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省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委已制定计划、印发文件,要求全省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积极开展符合青少年实际、易于青少年接受的党史宣讲及特色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关工委“五老”的特殊优势,运用自身经历,给广大青少年和青年党员干部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霍山县关工委主任邵必贵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从上学到成人都由烈士军属专项助学金供养。他多年来坚持给青少年、青年党员干部讲红色故事。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切身的感受,义务宣讲200多场次,受众5万人次,展现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风范。
宣城市文明办、老干局依托市关工委“五老彩虹报告团”10名“五老”,组成了志愿服务宣讲团,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进社区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分赴辖区内8个街道的32个社区,以“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为主题,结合“新四军”在宣城的历史进行宣讲,教育引导基层年轻党员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因地制宜 丰富教育形式
“以前,我们主要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党史教育。这次,我们利用在家长学校授课的机会,让学生家长聆听党史教育课,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该校支部书记张天文说。
为把党史讲到家长心坎里,该校特意组建了党史宣讲团,邀请镇关工委“五老”和天长籍“中国好人”李宏祥等走进校园,现身说法。授课内容设计了党史知识互动抢答环节,家长踊跃发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我非常喜欢历史。党史课我爱听,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感到共产党真了不起!希望学校以后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八年级学生家长夏立国说。
开展党史教育重在走深走实,贵在入脑入心。全省各级关工委组织因地制宜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灵活多样形式、生动具体的内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朝气、冒热气。在“红军摇篮”金寨县,该县关工委会同县委宣传部等七部门共同印发了《红色宣讲进校园实施方案》,组成19人宣讲团相继在全县66所学校进行巡回宣讲。结合重要节庆活动,着重在清明节、“五一”、“六一”和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据悉,全县有5万名中小学生受到系统的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霍山县关工委依托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红源广场、西镇暴动纪念馆等2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开展以“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写红色文章、体验红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切身感受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关工委组织讲红色故事上千场,受众10万余人。同时,各地关工委还积极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小导游、红色小讲解员、红色小记者、红色小故事员、红色小喇叭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自己,健康成长。
用情用力 办实事助成长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和着力点。省关工委组织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结合实际,开展服务关爱青少年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急难愁盼之事。
芜湖市关工委组织各县区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万名留守儿童普遍进行一次视力免费检测,并进行跟踪问效。滁州市关工委建立了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每年对青少年进行4次免费视力监测,对有视力下降趋势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近视防控措施,同时组建爱眼义务宣传队,通过讲座、咨询、展览、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大力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普及视力保健知识,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预防保健意识,掌握近视防控方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一些青少年受到学业困扰、青春期逆反等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蚌埠市关工委成立少年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坚持提供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为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疏导心理方面压力,为基层学校、乡镇、社区培训心理咨询专业人才。
阜阳市关工委积极组织“五老”深入乡村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联系身边实际,深入浅出地宣传《民法典》和新修订的《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未成年人监护责任,以当地青少年优秀典型为引领,激励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全市有31个“五老”普法报告团、200多名“五老”活跃在基层普法工作一线。
省关工委以帮扶困难青少年为重点,尽心尽力开展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等“五助”工作,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省有4.74万余名“五老”,成立1.1万多个帮教小组,结对帮教14300多名失足失范青少年。8900多名“五老”常年坚持就地就近对4100多个经营性网吧开展社会义务监督。“五老”们对19个劳务输出重点县区开展专题调研,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促进大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贫困学生得到有效帮助。
“关工委爷爷奶奶的讲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努力学习,做新时代的红色传人!长大后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桐城市新安小学3年级学生吴桐雨说。
微笑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