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认为,对于城市人民政府而言,应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因为这既是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体现,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城市政府应对本市住房发展状况开展评估,了解和掌握真实需求情况,确定发展目标和策略。同时,应统筹协调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以及水电气等专业机构,形成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坚持“谁投资、谁所有”。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
市场参与者最关注的莫过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将获得哪些政策支持。对此,严荣认为,《意见》针对性强,措施力度大,政策含金量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降低成本。主要是降低租赁住房的用地成本;二是闭环审批。很多从事住房租赁的机构或企业在实践中都面临着有政策机制,但审批走不通的问题。现在通过《意见》把审批机制建立起来,使审批更通畅;三是创新提出了项目认定书。由城市政府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或授权牵头部门出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项目认定书便于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地;四是一系列扶持政策。《意见》全面梳理了支持租赁住房发展相关政策,也明确了获得财政补贴的相关办法,针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特点还细化了金融扶持举措,这些政策给市场参与主体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
更好实现住有所居
“十四五”时期,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要把握的政策重点有哪些?虞晓芬认为,一是要把握好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的对象,也就是在城镇工作的住房困难的新市民、青年人,帮助他们解决阶段性住房问题。
二是要把握好建设标准。《意见》明确,建筑面积原则上不超过70平方米,这是根据新市民、青年人的租住特点而设计的。
三是要把握好职住平衡。《意见》重视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利用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就是为了促进产城共融。所以,选址中特别注重在产业园区、就业岗位多的、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力争实现供需匹配,职住平衡。
四是要管理好租金。租金应比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金低,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起,同时也要考虑到让投资主体可持续经营。因此,租金定价既要考虑新市民、青年人经济可承受,又要照顾到投资主体的可持续经营。
严荣认为,全面落实针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措施,将会取得明显成效。新市民、青年人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稳、租得好。
租得到,就是通过缓解当前租赁住房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让新市民、青年人能够租到合适的房源。租得起,就是通过发展小户型和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改善可支付的问题。租得近,就是通过“产城人”融合,“人地房”联动机制,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安排在就业岗位和交通便捷相对集中区域。租得稳,就是通过稳定供应,并且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得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推动租赁关系相对稳定,让新市民、青年人能够稳稳地以租赁解决居住问题。租得好,就是通过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能够逐步提高新市民、青年人的居住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刘羡】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