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降低 人的寿命ާ

PM2.5降低 人的寿命究竟能够延长多少_中国国情_中国网


张强课题组设计出一套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模型方法,将排放清单、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等模型耦合起来,定量分解了2002—2017年间经济水平增长、污染末端治理、能源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条件改善等8项主要因素在中国大气PM2.5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中的作用。
通过在模型中对真实世界再现并进行分析,如果单独看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团队发现经济发展导致化石能源消费增加、促成PM2.5浓度升高,这个因素使得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23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任由经济增长导致的PM2.5浓度上升,不加约束、也不加治理,那么整体人群的死亡风险将增加123万人。
“大气十条”出手,拐点出现
受益多少呢?研究发现,污染末端治理政策的实施作用巨大,它避免了87万人的死亡风险,抵消了经济增长导致死亡风险增量的70%左右。而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对空气污染改善也有显著贡献,合计避免了72万人的过早死亡风险。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剑指”造成污染的系统问题,不仅通过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做“直接减法”,而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例如,2002—2017年间我国的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68.5%下降至60.4%,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从8.2%升至13.8%,这样的能源结构转型得益于国家能源政策的引导,也得益于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张强说,能源结构转型使得2002—2017年间我国PM2.5年均浓度下降18.1微克/立方米,避免了38万人的过早死亡风险。
老龄化让PM2.5下降的要求更急迫
“未来需采取更为严格的清洁空气措施。”张强认为,2018至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让PM2.5浓度进一步下降,但与“大气十条”实施阶段相比,整顿关停、污染物排放治理等“直接减法”的空间已经收窄。
“预期在未来的空气污染改善中,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等结构调整类因素的作用会愈发突出。”张强表示,“通过优化做减法”会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各个行业产业应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释放能源、产业、交通和用地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潜力,加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以保护人群的公共健康。
科技日报

Related Keywords

China , Vietnam , Republic Of , , Technology Innovation , Qiang Task , Tsinghua University Earth Professor Qiang , Natur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aily , Tsinghua University Research , Research Science , Urgent Research , Tsinghua University , It Research , Earth Science , Social Sciences , Qiang Task Force , Science Economics , Inter Economy , State Department , Inter Country , சீனா , வியட்நாம் , குடியரசு ஆஃப் , தொழில்நுட்பம் கண்டுபிடிப்பு , இயற்கை அறிவியல் , தொழில்நுட்பம் தினசரி , ஆராய்ச்சி அறிவியல் , அவசரம் ஆராய்ச்சி , அது ஆராய்ச்சி , பூமி அறிவியல் , சமூக அறிவியல் , அறிவியல் பொருளாதாரம் , நிலை துறை , இடை நாடு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