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捷如何助力企业挖掘数据价值,抵达“数据新径界”?
虽然端、边缘、核心之间的数据流动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全球网络受到带宽限制,无法高效移动越来越多的数据,而且,来回传输数据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难题。
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突破低效的数据架构、及时获取无法自由流动的数据、降低高昂的数据管理成本?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 孙丹
希捷科技中国区IT4.0与存储系统业务总监张晖指出,Lyve主要解决了两个痛点:一是让单点孤立的数据流动起来;二是让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融合起来,这样企业才能更快利用数据挖掘本身的价值,让数据实现最大的生产力。
希捷科技中国区IT4.0与存储系统业务总监 张晖
张晖向记者强调,Lyve是软件+硬件+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企业客户把数据从过去的信息孤岛中快速、安全、高效地转移到云上,这里的云可以是公有云,也可以是私有云。而且,这套解决方案可以非常快速、灵活地部署,能够与任何云、企业内部数据生态无缝融合,提供高效的服务。此外,希捷硬盘有很多加密技术,可以保证设备的数据安全和数据健康管理,并基于业内公认的标准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
携手合作伙伴让数据价值最大化
“在应用层面,我们会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起紧密合作。”孙丹表示,在Lyve解决方案发布之前,希捷已经建立了一个生态联盟。围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需求,希捷会与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展开合作,如在无人汽车、物联网、智能工厂等重点领域。此外,希捷也会与数据中心、公有云提供商进行合作。“大家一起把生态环境做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给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这也是希捷未来在中国深耕的策略之一。”
孙丹强调,希捷和其他合作伙伴都是互补的,不是竞争关系。因为希捷成立40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存储领域,不会去做应用层。而希捷之所以在Lyve解决方案中提供免费的软件,是要从系统层面,对大容量硬盘的性能进行优化,帮助客户把整个存储的TCO降下来,比如要解决硬盘的震动问题、散热问题、分区问题、部分数据导出等问题,“在这方面,希捷是专家。”
企业客户必须认识到的一个事实是:当硬盘容量越来越大时,测试使用的周期也会越来越长,所以系统需要调优,甚至可能要改变系统设计,这对于企业客户的技术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市场上用大容量硬盘的企业主要是公用云供应商,如谷歌、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这些公有云供应商都具有非常强大的软件和系统能力。而大多数传统企业的IT团队并没有很强大的软件和系统能力,无法将硬盘调到最佳使用状态。这也是希捷推出Lyve系列解决方案的原因之一,希望能为各行各业提供一套普世的解决方案,让企业客户们把自己的数据都用起来。
持续创新持续领先
事实上,基于企业的需求和对数据趋势的洞见,希捷自成立以来一直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如通过HAMR和MACH.2等技术实现容量和性能进阶,为业界数据存储带来新思路。在产品层面,希捷银河(Exos)、希捷雷霆(Nytro)系列企业级存储产品,以及高密度、高效率、模块化与经济性等优势并存的存储系统产品,从不同层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在端、边缘和云之间高效移动数据,打通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帮助企业为未来无限的数据增长做好准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2021年3月,希捷存储产品的总出货量已经达到了3ZB,极大地解决了海量数据增长带来的存储问题。
孙丹自豪地表示,当前希捷的市场份额是世界领先的,这得益于希捷的大容量硬盘。一方面,希捷是第一个将16TB硬盘推向市场的,大容量硬盘在整个市场、尤其是企业级市场的份额增长非常快,连续几个季度的市场份额都是第一的;另一方面,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球的供应链秩序,但是希捷的供应链是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因为希捷在无锡的工厂一天也没有停工,一直保持稳定的运营,使得希捷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未来希捷将会持续投入创新和研发,携手合作伙伴,帮助企业妥善进行数据存储、管理、移动以及数据价值的激活。”孙丹如是说到。
责任编辑:刘沙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