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神都

中国唯一的神都,如今沦为三线城市


2021-06-27 12:17:12 来源: 最爱历史
举报
分享至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你问一个人,死后想去哪?象征最高荣誉的回答,应该是八宝山。
  若是在唐代,答案却一定是
洛阳邙山。
  邙山又称北邙山、芒山、太平山等,位于洛阳境内北面、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虽然海拔只有300米左右,但山势雄伟,东西横亘数百里。古人认为,立墓于此,可“枕山蹬河”,风水绝佳,因此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墓葬地。
  邙山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
  据统计,邙山的陵墓群涵盖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共6个朝代的24座帝王陵墓,还有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大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史上的名人,也归葬于此。其他王侯将相、富商巨贾,那就数不胜数了。
  
  ▲邙山陵墓群之东汉安帝恭陵。图源/图虫创意
  古人的梦想不是死后上天堂,而是死后葬邙山,以至于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成为一句流行语。他们觉得,葬在邙山,这才叫“死得其所”。
  毫不夸张地说,邙山堪称世界上最密集的墓葬地,被形象地形容为
“邙山无卧牛之地”。
  唐朝诗人王建有一首诗,描述当时人想葬在邙山有多么困难: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王建《北邙行》(节录)
  这山头风水实在太好了,墓满为患,哪怕你家有黄金万贯,也买不到山上一小块墓地啊。
  邙山密集的古代权贵墓葬群,大大激发了盗墓者的创造力。闻名于世的盗墓工具
“洛阳铲”,于是在洛阳被发明,并以洛阳命名。
  而邙山崛起为古代最受欢迎墓葬地,很大程度上源于它面朝的是洛阳城——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古都。正如唐朝诗人沈佺期所说: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沈佺期《邙山》
  
01. 隋唐以前的洛阳兴衰
  邙山的好风水,是洛阳赋予的。
  别看如今的洛阳市平平无奇,放在全国就是一个经济总量排在40多名的普通三线城市;但是,若在宋代以前,洛阳的地位几乎无可匹敌,哪怕在中国历史第一城西安面前,也毫无愧色。
  洛阳是独一无二的。
  就连“中国”这个名称,最早所指的地方,也是以洛阳为中心的
河洛地区。这里不仅是汉民族形成和兴盛的地方,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定型和发展的中心地区。
  早在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就认定洛邑是
“天下之中”。周公认为把都城建在天下的中央,有利于打造一个“四方辐辏”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便于四方诸侯贡赋,又利于镇抚全国。
  这一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后来,很多皇帝想把首都定在洛阳,一个关键的形而上考虑,正是想依托“天下之中”的区位来确立政权的合法性。
  关于洛阳,有“九朝古都”之说,也有“十二朝古都”之说,看具体怎么算吧。但即便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算,洛阳作为正式都城的历史也有900年左右(不含陪都),这个时间跨度仅次于西安。
  在中华帝国的前半期,洛阳是与西安双星并峙的大都会。但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洛阳的发迹更早。
  《史记》记载,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洛阳所处的河洛地区,因此被称为“九州腹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是位于黄河中下游南岸的一块河谷盆地,三面环山,西有崤山、中条山,南有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东有淇山、嵩山;北面就是黄河,黄河南岸的邙山则成为一座天然的屏障,使洛阳免于黄河水患的侵扰。
  有山还有水。洛阳水系发达,北面黄河,而洛河、伊河、涧河、瀍河等汇流于此,滋养着这片风水宝地,史称
“五水绕洛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河洛地区代表着农耕文明的最高经济水平。
  秦朝定都咸阳,没有选择东周故城洛邑,这可以理解,毕竟人家就是在关中一带发家的。而
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获胜后,建立汉朝,都城毫无意外地选择了洛阳。但是,仅仅几个月后,一个叫娄敬的小人物劝说刘邦迁都关中。
  劝说的理由是,东周时期的天子虽处天下之中,但天下诸侯都把他当成了摆设,“非其(周天子)德薄也,而形势弱也”。
  就是说,从地势的险要程度来看,洛阳作为都城,并不如长安好。
  刘邦觉得有道理,就迁都到长安去了,反正他在关中也很有群众基础。虽然他当年是在东南起兵反秦,但成就大业却是在关中。
  到了
刘秀建立东汉,他起家的政治支柱是以南阳、颍川等地为主的山东(崤山以东)豪族地主,这些人在山东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他们并不想离开自己的根基到关中去。于是,刘秀定都洛阳,便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而这一决定,让洛阳在帝制时代首次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拉开了后续多个朝代定都于此的序幕。
  为了弥补洛阳与长安的形势差距,东汉时期,在洛阳四周设置了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八大关口,合称
“八关都邑”。这样,洛阳四塞环卫,雄关林立,成为名副其实的形势险固之地。
  
  ▲洛阳八关示意图。图源/百度百科
  但是,作为都城,沾染一个王朝兴盛的荣光,也必然要承受一个王朝衰败的重压。除非是以禅让之名实现权力的转移和交接,否则,诉诸战争的朝代更替,肯定会伴随都城的破坏与毁灭。东汉末的董卓之乱、西晋末的永嘉之乱,都是刻写在洛阳历史上的重大伤痕。
  直到公元494年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从平城迁都洛阳,才在西晋洛阳城故址上重建了这座城市。很快,这座旧址新城就汇集了30万人口,佛寺达到1000多所,繁盛一时。
  仅仅40余年后,北魏两大权臣家族,一个立足长安,一个东迁邺城,后来演化成西魏和东魏。东西相争,洛阳地处两者中间,成为争战之地,难逃被毁的命运。正所谓,洛阳
“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洛阳处于东西魏交界。底图/中国历史地图集
  公元547年,在北魏分裂为东、西魏13年后,一个名叫
杨衒之的人奉命回到故都——前北魏洛阳城。眼前的一切,让他十分悲痛。他看到这座当时规模最宏伟的都城,“城郭崩坏,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繁华的背面是荒凉,这是任何一座都城都难以逃脱的兴衰宿命,洛阳更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为了对抗占据山东富庶地区的高欢家族,立足长安的
宇文泰家族发展出一套
“关中本位政策”,这套政策及其影响下形成的关陇军功集团,此后影响了中国历史300多年,并深度介入了长安和洛阳这两座超级都城的命运。
  
02. 关陇集团及其叛逆者
  作为对抗关中本位政策的基地,洛阳在隋唐时期一度达到繁盛的顶点。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沿着两条路径发展,最终以
西魏—北周—隋朝作为历史的出口,重新统一并主导了中国的走向。杨坚建立的隋朝,实际上继承的是宇文泰家族的衣钵,包括接下来李渊建立的唐朝,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影响多么深远。
  关中本位政策是史学大家陈寅恪最早提出来的一个说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为
“关陇集团”。具体指的是西魏权臣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匪独物质上应处同一利害之环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渊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熏习,始能内安反侧,外御强邻”。
  也就是说,鲜卑贵族把关中的汉族豪强纳入府兵系统形成统一的军功贵族,这样,关中勋贵便具有了共同的利益和信仰,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历史表明,关中本位政策使西魏变弱为强,到北周后,消灭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隋朝取代北周后,又南下消灭了陈,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从北周到隋朝再到唐朝,三个朝代的权力更替,实际上是在关陇集团内部进行的,说得更具体一点,是在同一个婚姻圈内,一堆亲戚之间进行的。最终的胜出者,都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关陇集团的集体拥护。哪怕是在太原起兵的李渊,也要处心积虑回到长安,争取关陇集团的支持,才能顺利建立李唐王朝。
  正因如此,长安是隋唐两朝的基本盘,两朝的开国皇帝都毫不犹豫地以长安为都城,绝无其他打算。同时,无论杨坚还是李渊,都对代表山东士族势力的洛阳进行无情的打压。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关陇集团的纯粹性和基本利益,防止洛阳崛起成为对抗长安的根据地。
  然而,到了这两个王朝的第二代接班人,想法就有些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了。他们的父辈既然是依靠关陇集团的背景ç

Related Keywords

Baiguan , Hunan , China , Tokyo , Japan , Xianyang , Shaanxi , Yen Chen , Henan , Dongyang , Jilin , Babaoshan , Guangdong , Songshan , Guizhou , Yongjia , Chongqing , Germany , Iraq , Pingjin , Zhonghua , Sichuan , Tianzhu , Suzhou , Jiangsu , Italy , Grand Canal , China General , Nanyang , Luoyang , Utah , United States , North Peak , Chinese , Shandong Hebei , Lee Shimin , Emperor Yang , Lee Don , Zhou Han , Guo Ann , Li Zhi , Queen Wu , Elk Mo , Baidu Baike , Lou King , King Li Wu , Quan Chen , Aikawa , Li Bai , Tang Lee , Qi Zhonghua Book Company China , Office King , Long Groupa Tang , Yellow River South Bank , Scholars The Division , Luoyanga Grand Canal Center , Shandong Group , Centera River Los Region , Court Red House , Health On Suzhou , Center Region , Long Group , Officea Luo Region , Canala Center , Long Group Wu , Canal Center , Zhonghua Book Company , Yao Sun , Zhonghua Book Company Chan , Long Groupa Road , Luoyanga Grand Canala Center , Chinese National , Town National , Tang Dynasty , Luoyang Territory North Yellow South Bank , Qinling Mountain , Eastern Zhou Han , Jin Dynasty Northern , Southern Tang Lee , East Figure , China History , Luoyang Old Town Street Sui , River Los Region , Urban Construction , China Empire , River Los , Luo Region , Valley Basin , Mountains South , Fangshan Funiushan East , Yellow South Bank , Luoyang River , North Yellow , Eastern Zhou Old City , Chu Chinese , Eastern Zhou , Well Liu , Anti Qin , Iraq Que , Western Jin Dynasty , Luoyang History , Luoyang Longmen Grottoes Figure , Vertex Northern , Northern Zhou Dynasty Sui , Lee Yuan , Long Region , Northern Zhou Dynasty , China North Sui , North South , Seven Wonders , City Cross , Luoyang Southern Shandong Hebei , Luoyang Miyagi , Luoyang Anti , King Queens , Achang Her , Luoyang God , Yang Palace , Pass Tianzhu , Luoyang Hall , River Bridge , Yao Sun Force , History Chang East Luoyang Road , Green Riverside , Anonymous Dongyang , Luoyang Road , Luoyang Light , Hunts Luoyang , Luoyang Emperor East , Century Sheng World , Century Golden Age , Guo Century Golden Age , Green West , Chang Road , Old Palace , Golden Age , Inter Luoyang , Palace Building , Luoyang Palace , Jongmyo New , Tianjin Bridge , Tianjin Bridge South , Light Tuizhao , Temple Luoyang White Horse , Grand Canal Center , Empire Economy , Qin Start , Historyb China , Luoyang Chang , Dynasty Kuangyin , Jiangsu Taizhou Zhejiang Hubei Xiangyang , North Mountain , Book Company China , Luoyang Don History Cong , Luoyang City , 长安 , 关中 , 邙山 , 洛阳 , 都城 , ஹுனன் , சீனா , டோக்கியோ , ஜப்பான் , ஷாங்க்ஷி , யென் சென் , ஹேநான் , குவாங்டாங் , சோங்க்கிங் , ஜெர்மனி , இராக் , ஸிச்வாந் , சூழோ , இத்தாலி , மாபெரும் கால்வாய் , உட்டா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வடக்கு உச்சம் , சீன , பேரரசர் யாங் , லீ தாதா , ஜூ ஹான் , லி ழி , பைடு பைக் , லூ கிங் , குவான் சென் , லி பாய் , டாங் லீ , அலுவலகம் கிங் , சாண்டோங் குழு , மையம் பகுதி , நீண்டது குழு , கால்வாய் மையம் , யாவ் சூரியன் , சீன தேசிய , டாங் ஆள்குடி , சீனா வரலாறு , நகர்ப்புற கட்டுமானம் , சீனா பேரரசு , பள்ளத்தாக்கு பேசின் , மலைகள் தெற்கு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