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工作转型
12月6号下午2点,在洛克菲勒大学的一个会议大厅里,墨蕊荌穿着一套深棕色的西服,在讲台上从容自若地讲着她的课题规划。这是她面试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在洛克菲勒大学,像这样的学术活动,在这么大的会议室内,上座率通常不到一半。但墨蕊荌的这个求职讲演却是个例外,这个能容下300多人的会议室内几户爆满。原因可能是海报上的墨蕊荌的头像太吸引人了,在这样的科研机构里很少能见到这样明艳的女子。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墨蕊荌的演讲的标题—穿越人类的边缘地带 (Getting Through the Limbic System of Human Being)—非常吸引人。
墨蕊荌那一头棕黑色的长发自然地披散在肩头,她的手势不多,但表情轻松,大多时间都面向听众,像是在与他们亲切交谈。她从研究背景出发,很自然地过渡到自己的PhD课题以及自己当年的科研成果。接着她又开始讲解人类在记忆和情感上和动物的显著差别,顺理成章地谈起在这个领域用动物做实验的局限性。讲到这里,墨蕊荌话题一转,开始介绍自己的法医身份和自己曾经在这里的科研训练对自己现在职业的影响。她巧妙地列举了几个案例,来阐述她的观点,也就是说她以前科研的局限性可以很容易地被她现在手里的科研资源所弥补。她接着开始讲解她的课题规划,她科研的主题将是人类记忆和情感生理活动的分子生物机制与动物的不同,以及在各种疾病状态下人类大脑的这些功能区域(边缘系统)的病理变化。在这个主题之下,她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已经规划好的几个课题:人类记忆细胞亚类型的精确定位和记忆演变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记忆障碍疾患中的病理变化,毒品对人类海马区域及海马旁区细胞的影响,人类应激后综合征中边缘系统的变化,调控谷氨酸受体的抑制性RNA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老年痴呆症发病中的意义,多巴胺受体亚型特异性导向连接体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在抑郁症发病中的研究。
墨蕊荌的课题不仅有令人向往的前景,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实验步骤,她的演讲结束时,台下一片掌声。其实这些课题不全出自墨蕊荌的推测和想象,有一部分是她已经做出的结果。
墨蕊荌看到他的导师格瑞格在向她微笑,他脸上的自豪不言而喻;坐在格瑞格旁边的伍兹(Woods)教授向她伸着大拇指。伍兹是招募委员会的主席。看到他们这样,墨蕊荌心里有了些自信。
接下来的问题五花八门,墨蕊荌都轻松应对。其中一个人问:“死亡也是记忆的消亡,对吧?你用死人的大脑做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墨蕊荌笑了一下说:“我同意你的观点,用活人的大脑组织做实验可能更有意义,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记忆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信号活动,承载于分子、电子和质子结构之中,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信息,不会很快消失。所以我认为,死亡之时,正是我们可以开启一个人的“记忆大门”的时候。”台下又有不少赞许的掌声。
结束这天的面试大概是下午4点20左右,墨蕊荌刚走到停车场,艾瑞克便打来电话,询问演讲和面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