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emela.com
Home
Live Updates
古洞木廠「大遷徙」 新東北釋放萬米地 : comparemela.com
古洞木廠「大遷徙」 新東北釋放萬米地
古洞木廠「大遷徙」 新東北釋放萬米地
■古洞數間木廠搬遷後,料加快東北發展計畫古洞市中心逾萬米用地。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作為本港未來房屋供應重鎮的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即將步入起動階段,但位於區內馬草壟的一批木園及鋸木廠商戶,過去數年一直未能覓地搬遷,而構成重建阻礙,廠戶也為此惆悵。不過,距離當局定下的年底收地「死線」僅餘半年,情況終有突破性發展,在政府和港九木行商會出面協調下,六家原分布於不同地點的鋸木廠或木園公司,近月在粉嶺蓮麻坑覓得兩幅面積逾一萬二千平方米的農地,用作重置該批鄉郊工場,料可加快釋出未來古洞市中心的逾萬米用地。不過,由於業界需要親自支付新廠的建造費用,冀能在新址最少營運二至三十年。
六個計畫搬遷的廠戶,在木材行業一直扮演重建角色,他們位於古洞北的工場用地,必須今年底前收回並歸還給政府,這不但影響行業從業員生計,部分大型建築項目也可能因此失去木材供應;港九木行商會在過去一年一直協助尋找合適的搬遷地點,在研究過十一個地點後,最終認為兩幅位於粉嶺的土地是最佳選擇。
「找這些土地,真是要講緣分。」港九木行商會理事長吳錦雲表示,可供搬遷木廠的土地,位於前邊境禁區所釋出的範圍,主要由「太公地」和私人土地所組成,當中二千平方米屬政府土地,需要在商會出面協助,並透過別人介紹之下,始能集齊所需土地,「曾經找過很多土地也不合適,因畢竟木廠並非甚麼大生意,而木材像鐵一樣,又長又大,不能上樓,用作運輸的車輛也較為大型,搬遷時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否則也不會弄得那麼緊逼。」
考慮搬遷的木廠原本共有約十家,但在疫情之下,當中數家已放棄繼續經營,最終決定搬遷的木廠只剩下六家。這批木廠在北區紮根數十年時間,最早一家早於六十年代在上水建立廠房,而到了八十年代,位於古洞區內的木廠數目一度增至逾三十家,但隨著日子過去,不少廠房東主退休,中途結業,到目前只剩十多家,因有下一代接手,才可以繼續營業。吳表示,當中一些木廠已非首次經歷搬遷,很多昔日設於粉嶺馬會道,後來發展天坪邨,才搬到馬草壟。他笑言:「當時這里是不毛之地,想不到三十八年之後,政府搞了一個古洞北出來,我們又要搬,而每次也是愈搬愈遠,愈搬愈入。」
他說,雖然兩幅用地被蓮麻坑路所分隔,但「東西地盤」仍可合組成面積較大的用地,具有一定協同效應,而六家木廠可重置於同一地點,除了地方較為「見駛」,亦可共用渠務等配套設施,降低搬遷成本,並對地區交通的影響減至最低。
翻查資料,六間廠房現時座落於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九個不同地點,共涉一萬平方米土地,有關用地已分別劃作「住宅(甲類)」、「政府、機構或社區」、公共空間和道路等用途,其中七幅用地更是處於首階段發展的範圍內。隨著業界成功覓得搬遷用地,相關新發展區用地可望加快釋出。吳表示,明白政府現時急需利用木廠現時用地建屋,也希望盡可能不阻礙新發展區的發展,但由於前期的覓地工作消耗不少時間,承認距離年底的搬遷「死線」,時間上較為緊逼,幸得當局理解,搬遷期間最新已延至明年第二季。
為了日後有更好管理和營運,六家受影響的鋸木廠或木園按照營運需求,分布於重置地盤的三個範圍內,所有商戶的營業時間將會劃一,惟暫時僅獲城規會批出三年的短期使用年期。吳錦榮指出,本港房地產仍然發展興旺,與建築業相關的木材行業仍有一定需求,惟亦逐漸式微,各廠戶也是「苦苦地撐落去」,加上需要自行支付新廠的建造費用,故希望能取得政府的支持,讓新址最少營運二至三十年,「我們其實是拿著很大的決心,克服了很多問題才走到這一步,真是一點也不容易,故希望能真的等到一個生存空間。」
隨著本港經濟轉型,木材行業在過去數十年經歷巨大變化,不少廠戶也因缺乏土地而結業。能夠在時代巨輪中生存,並準備搬遷至粉嶺的六家木廠,雖然在行內「專長」不一,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大多已經營數代,並有下一代願意「接棒」,讓家族生意得以承傳。據了解,六家木廠在遷至新址後,營運範圍將會增加百分之五點三至九點五不等,料可吸納未來持續增長的需求。
六家準備遷的木廠中,以具有五十年歷史的萬樂來發展有限公司規模最大,被視為本港建築及包裝木材的龍頭公司,市場佔有率高達七成,也是本港最大歐洲木廠入口商,相關入口量達百分之十五,馬會、蜆殼和嘉利物流等均是該木廠的主要客戶。該木廠近年拓展的其中一個新業務,就是為馬會的馬匹提供木寢室。值得留意的是,其廠房現時分布在古洞北三個不同地點,運作因此受到限制,但在搬遷後,廠房將重新「合體」,營運效率可望得到提升。
主要從事裝修及家具木材的輝記木業,則在本港室內裝修市場地位舉足輕重,為灣仔、旺角和火炭等地區商鋪供應一半零售木材產品。據了解,因應內地的營運成本近年也在急劇上升,加上本港市場發展穩定,該木廠有意將內地的業務重新遷回本港,以減省開支,預期在搬遷後運作可更具成本效益。
至於當中最為「年輕」的寶利豐木業,則被視為行內的發展傳奇,因創立木廠的女東主,早年只是由一個二十呎貨櫃起家,花了十五年時間發展成今天的規模,市場佔有率已達百分之十五。據了解,該木廠預計在搬遷後會有更大儲存空間,可減少木材放在戶外受到風化所造成的浪費,預計每年盈利會有百分之五至十的增長。
吳錦雲指,最終決定搬遷的木廠,最少也經營三十多年,不少也經營數代,彼此從「阿爺年代」已結識,「大家其實也是老街坊,有很多老夥計,若搬到北區以外的其他地方,等於逼他們退休,所以彼此也希望日後可以聚在一起,這是選址時其中一個考慮因素。」
位於古洞北的多家木廠雖然已有搬遷計畫,以騰出空間供當局發展房屋,但仍有個別木廠打算留守。早年與友人合資購買用地,在古洞建立「志記鎅木廠」的負責人王鴻權,就一直爭取原址保育,暫時未有計畫搬遷。人稱「權哥」的王鴻權說,木廠具有歷史價值,也一直開設木工班,不少青年人到木廠認識木材,具有教育元素,倘若沒有木廠,會令他們失去一個「考察」地點。「這可鼓勵年輕人愛惜自然界,他們也很受落,每次開班也爆棚。」
問到會否考慮在其他地方重置木廠,他說一旦搬遷,認識木廠的人會較少,「只能搬走驅殼,不能帶走靈魂。」他表示,早前已去信四個部門,包括規劃署、地政總署、民政總署及特首辦,要求保育,特首辦表示會由規劃署回覆。他坦言,若確切需要搬遷,也希望政府在附近協助重建木廠,「我們是窮鬼,沒有這樣的資金,若遷拆了,沒有可能再買一幅土地再重建。」
他表示,政府早年將用地納入第一期發展,但兩年半限期將於今年底屆滿,暫時再未有消息。他說,肯定難以在今年底搬遷,因為廠房仍有很多木材「存貨」,需時清理木材。「木材多是回收得來,一直以來都是協助解決環保問題,大多用來製成紀念品,當年超強颱風『山竹』過後回收得來的木材,至今也有小部分仍未使用。」他表示,木材若被棄置,只能運往堆填區,但部分分解可能會有困難,若能打造成一些藝術品,價值可被提升,也較為環保。他舉例指:「電燈公司所棄置的電燈柱,因為曾被水浸過,加上多屬杉木或松木,若棄置於堆填區,可能一百幾十年才能分解。」
關鍵字
Related Keywords
Mong Kok
,
Hong Kong General
,
Hong Kong
,
Fanling
,
Wood
,
Kowloon Chamber
,
Development Housing
,
Lands Department
,
Jockey Club
,
Sold Hole
,
New Northeast
,
North East Development
,
Land Sing Tao Daily
,
Sing Tao Daily
,
Hong Kong Future Housing
,
Old Hole North
,
Fanling North New
,
Whole North
,
Region Transport
,
Old Hole North New
,
New Land
,
Revised Market
,
Place This
,
Chief Executive
,
Conservation Chief Executive
,
மோங் கோக்
,
ஹாங் காங்
,
மரம்
,
வளர்ச்சி வீட்டுவசதி
,
நிலங்கள் துறை
,
ஜாக்கி சங்கம்
,
புதியது வடகிழக்கு
,
வடக்கு கிழக்கு வளர்ச்சி
,
பாட தாவோ தினசரி
,
துளை வடக்கு
,
பகுதி போக்குவரத்து
,
புதியது நில
,
இடம் இது
,
தலைமை நிர்வாகி
,
comparemela.com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