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emela.com


FT中文网
收藏
难以置信,出门前,我竟花了一个小时处理牛仔裤带来的“危机”——衣橱里缺那么一条高腰、略宽松的直腿裤,而前几年流行紧身牛仔裤或是低腰的“男朋友”(boyfriend)款式在2021年的春夏已不再入时。牛仔裤在腰间提高一寸、或是在腿间宽松一寸都能提升几度时髦,可这一寸之差竟然让我陷入了着装的焦虑之中。
我不一定是时尚的受害者,却一定是“社交虚荣”的受害者——因工作所需的社交时常要出入一些高端场合,加上我本身因深受伦敦阶级社会文化和接触到的艺术圈人士影响而“被迫”练出的一双“势利眼”:认为一个人不经意的穿着恰恰折射出了TA所居区域的标签,从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着装是否用力过猛还是轻松应对的程度就能判断TA的“涉世”深浅。这是个没啥用的“技能”, 而是在“气泡世界”里不幸染上的“虚荣病”的病状之一,或许治愈的方式是把我这几年来积累下来的观察和读者们逐一分享,试试以旁人的角度来看看究竟那些默默遵从无形社会规则的人,是人间清醒还是光鲜背后各有各的悲哀。
就拿一条牛仔裤让我陷入焦虑的事为例,我视那条衣橱里偏偏少了的高腰宽松直腿裤为保证我在“惬意”的周五夜晚从梅菲尔(Mayfair)画廊酒会到之后在欧美时髦年轻人喜欢流连的诺丁山用餐也可以造型“毫不费力”(effortless)的时尚单品。时尚观察者们擅于分辨所谓的“effortless chic”(不费力的时髦)并看透背后的effort(努力),也深知若一个人要把“casual chic”驾驭得完美而不输气场,背后所需要的无数历练。在有些地方,穿着过于正式反倒会显得太小心翼翼。就比方说去参加画廊开幕这件事,若是在周中的开幕酒会上你瞧见一个身着紧身裙、尖头细高跟鞋的女士,那么她十有八九是外行人过来玩的,若是再配上一张被肉毒打得僵硬、嘟着鱼嘴的脸,就或许是来找金龟婿却潜进了错池子。
虽然着装这事是一种个性表达,但人在入乡随俗、耳濡目染、职业所需之下,舍弃掉些个性去融入群体也是值得的。伦敦市中心对冲基金公司、高端会所饭店、奢侈品门店和艺术画廊云集的梅菲尔(Mayfair)或许是人们着装最为讲究、也最高调的地段。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做着最体面的工作,他们可能住在西区肯辛顿、切尔西富人区或是备受高薪年轻人喜欢的Marylebone,但也绝不会漏掉在梅菲尔(Mayfair)的消遣。男人一律西装革履,差别在于脚上的鞋和内衬的衫——金融男穿着质地考究的皮鞋,艺术男则给西装搭配上小白鞋;做房产中介的偏爱蓝衬衫,做对冲基金和财富管理的男士则钟爱白衬衫——而白衬衫又是工作在梅菲尔(Mayfair)的男士标榜自己“鹤立鸡群”的着装暗语,他们会暗示:爱穿彩色衬衫的是那些在City、Canary Wharf 金融城就业的男士,而在Mayfair、St. James’ 驾驭彩色衬衫的则是浮夸生活方式产业的俏佳男。在此区工作、休闲的女人们也一律光鲜亮丽,差别在于下班后的派对着装——我印象中,金融女下班着的裙装越凹显身材就越好;而艺术女,不论走的是性冷淡风还是身着鲜艳花销、与时尚界沾边的行头,都是肉盖得越严实点儿更好。
梅菲尔(Mayfair)对面的私人俱乐部聚集的圣詹姆斯(St. James’)同样保持着人们为之默默遵循多年的传统,即使行头老派(old fashioned),只要穿戴者气质够佳、气场尚存仍构筑得出属于伦敦特色的人文风景。倒是近些来兴起的奢侈品运动装风潮刮得强劲,即使在疫情前,包括LV艺术总监、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在内的业内精英们都声称休闲风会过时,复古(vintage)风在即,但是在肯豆(Kendall)等一线网红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以及各个奢侈品牌为了迎合Z世代和亚洲消费者推出一系列街头潮流产品两大因素的加持下,运动风潮不灭反增。再加上疫情期间,人们更加追求服饰的舒适,街头潮流、休闲运动风如时尚圈的洪水一般袭来,势不可挡,不仅是在Mayfair的商圈街头可见,连住在西区富人区、平时头抬得最为高昂的中上阶级女士都难以不受这股风格的影响。
2021年春季疫情转好刚解禁时,西区富人区女士们的经典时尚标配是直腿牛仔裤和运动鞋(sneaker),此外由于伦敦不稳定的、七月都可能穿回羽绒服的天气,蓬蓬款的羽绒服也是潮人之选,她们会在去海德公园遛狗或是在café买咖啡时这么穿,此时穿着一件剪裁精致的大衣走在街上反倒看起来土气——时尚竟然会这般有趣,曾经觉得设计得再好看也很难好看的羽绒服转而成了比Max Mara羊毛大衣更为适宜、甚至更显高级的外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effortless chic”成为了在某些地段日常下女士们默默遵守的习俗, 反之精心打扮、用力过猛的时尚则会让自己显得像个外地客。诸如在切尔西当地及附近居民常聚的好莱坞路(Hollywood Road)或是曾一度受英国、欧洲中上阶级年轻人喜爱的Bluebird 户外café这类街区场所,一眼识别某人是否是外地游客的“伎俩”恰恰是一身“漂亮” 的行头装扮: 恨天高的高跟鞋、紧身或华丽的连衣裙等,若再带点闪则更是要成为众目睽睽下的焦点,却不晓实际上早已默默“翻车”。
前几个周末的午后,我和女生朋友们约在Bluebird喝咖啡,邻桌的女士在其他人还需靠厚毛衣、羽绒服保暖的英国初春,竟已短裙上阵,她们在太阳尚未西下之时就跨越了微醺的临界点,开始声调高昂地说笑。“现在Bluebird 太多艾塞克斯(Essex)人了!”朋友撇了一眼邻桌说道。来自英国东南部Essex郡的男男女女无奈成为了全英国的嘲讽对象,“太艾塞克斯(Essex)了!” 意思就是低俗的,没品位的。若这话出自非英国本地人之口,则鄙视与阶级之差关系不大,更多是来自人本性的傲慢和对“独家”、“特权”这类东西默默的偏好——如果一个地方被自己曾经不认可的群体占据了,这个地方也就不再高端,没了调性,过往的客群就会逐渐换去别处,国际都市中那些高端餐饮业和精英社交圈就是这么玩的,“最优”的人群总是最先捕捉到最“IN”地点的人。
感受新旧世代交界最明显、也最值得深入探讨阶级之差是否瓦解的地方,可能就要属梅菲尔(Mayfair)和圣詹姆斯(St.James’s)地段的那些只有会员和获邀宾客才能入内的会员俱乐部和会所(Clubs)了,Clubs 既是英国地区的一大特色,也是除了Gala晚宴等社交活动外,日常最严格坚持Dress Code的地方。 会所形式最早的起源是圣詹姆斯(St.James’s)地区那些女士不允许入内的老绅士俱乐部,那些地方是上流社会和中上产男人的家外之家,每间的传统不同, 但却都会要求男士身着西装。会所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现在大部分已拓展女性会员群体,但穿着优雅得体仍是一成不变的要求。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地方不许会员和宾客穿短裤、牛仔裤、运动装或暴露的服饰入内。时代和会员群体风貌变化的最大体现是如今大部分会所都放宽了Dress Code,牛仔裤只要不漏洞、运动鞋只要看起来不像是真的去做运动而穿的就都能被接受。
在流行casual chic、女士默默地不再穿着上继续“用力过猛”的今日,位于伯克利广场(Berkeley Square)的Annabel’s 应属极少数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赴约奢侈品牌VIP活动或Gala 晚宴,男女即便overdressed也不显过分的地方。 这间最早成立于1963年的俱乐部,是女王唯一光临过的会所,Annabel’s的故事包含着英国上流社会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是跨越了50年的名流轶事。几年前,Annabel’s更换主人,被英国餐饮巨鳄Richard Caring收购后斥巨资装修重开,并且走了一条向世界敞开怀抱的“inclusive”路线,扩展了许多年轻的国际会员, 也允许在会所内拍摄照片(许多伦敦的私人俱乐部是不允许的)。国际风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会所的娱乐社交 “画风”,人们说现在在Annabel’s 美美地赴约那些不定期举办的时尚早餐会的都是俄罗斯、中国等新世界的贵妇们,在2楼“繁华盛开”的洗手间拍照的有太多“网红”。
不知从何时开始,凡尔赛式地“抱怨”如今Annabel’s人群变化、连宾客穿衣时尚也变了成为了英国常年浸泡在会所的本地人以及社交关系网强的外地人彼此之间建立共识的话题之一,他们会谈论起自己偏好的那些更exclusive(排他)、不那么浮夸的会所——少有人会明着把“new money(新钱)”这个词说出来,却在句里词间多少透露出一点对“网红”和刚入场新人的不友好。这些人骨子里还是希望坚守着一些“旧”,正是那些旧习俗、旧风尚、旧规则,才会在这个金钱能买身份的世界,保持他们的与众不同。
在伦敦的梅菲尔、肯辛顿和切尔西以及纽约的曼哈顿这些气泡社会,女人不再为悦己者容,而是为评判自己者容,那道犀利而势力的眼镜片大部分时间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我记得在《欲望都市》里有那么一幕,Carrie和当时的男朋友Berger在一间酒吧,Berger说旁边的女子来自纽约,Carrie看了一眼她的穿着和头上带着的发夹,坚定地说:“她并不来自纽约。”Berger一脸懵,不知Carrie的结论从何寻得依据。有时,“着装虚荣”这事儿,旁人真的无感知,只是自己敏感罢了。
因为要潜心研究这个选题而加深了本就患着的“虚荣病”的我,前两天和朋友在骑士桥(Knightsbridge)逛街时我跟她兴致勃勃地讲着这个新选题,当我看到了一群在白天就踩着Louboutin高跟鞋、身着超短裙、皮肤fake tan的女孩儿,我条件反射地说了一句:“你看从衣着就能多少真的能看出对方是不是伦敦人!”朋友瞥了一眼那群女孩儿,冷冷地评价了一句:“的确,那群人一看就像是艾塞克斯(Essex)过来的!”而此时,那群Essex女孩儿欢快地徜徉在大街上,她们虽衣着俗气,却旁若无人、自行欢乐,而我却在想明天去某个活动该穿什么。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毕加索与单身女孩》专栏以生活在国际都市的华人女性个人视角, 观察文化艺术领域的热点现象与事件, 解析“破圈”的文化现象。 作者王陆宁(Luning Wang)现居伦敦,从事文化艺术咨询和内容营销。个人公众号:毕加索与单身女孩)

Related Keyword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Jingyi ,Guangdong ,China ,Vietnam ,Republic Of ,Hyde Park ,United Kingdom General ,Russia ,South Korea ,London ,City Of ,Han ,Chinese ,Berkeley Square , ,Habitat Region ,West Chelsea ,London Features ,Hyde Park London ,Chang Poly ,All United Kingdom ,Elite Circle ,New Old ,United Kingdom Region ,James Region ,Russia China ,Winter Bar ,Knight Bridge ,Main Street ,புதியது யார்க்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குவாங்டாங் ,சீனா ,வியட்நாம் ,குடியரசு ஆஃப் ,ஹைட் பூங்கா ,ரஷ்யா ,தெற்கு கொரியா ,லண்டன் ,நகரம் ஆஃப் ,ஹான் ,சீன ,பெர்க்லி சதுரம் ,மேற்கு செல்சியா ,லண்டன் அம்சங்கள் ,ஹைட் பூங்கா லண்டன் ,அனைத்தும்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உயரடுக்கு வட்டம் ,புதியது பழையது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பகுதி ,ரஷ்யா சீனா ,பிரதான தெரு ,

© 2024 Vimarsana

comparemela.com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